“水车来了”,不知是哪个喊了这么一嗓子。大大小小的水桶就陆续从各屋走了出来,急忙忙走向水车。
每到上午十一点左右,就是没有人喊,人们也都想这个问题,水车来了没?走出办公室看,要是有水车就会喊这么一声;要是没见水车,带着疑问,“水车怎么还不来呢?”。
现在的蒙古已经很寒冷,可以说是滴水成冰,在这种情况,项目部的用水就成大问题了。这里冬季的冻土厚达2米,上下排水管都要深埋2米以上的,而项目部上下水走的是地面或浅埋,水管早就冻成冰棍了。
为了解决用水问题,专门用洒水车到外面拉水,每天一趟。项目给食堂配了大水桶,各办公室宿舍发了小水桶。打水集中时都要排队。男职工提水不算什么,女孩子提身可费劲了,基本上是两个人抬着。
有的职工还编了个顺口溜:水车水是哗哗淌,淌的小桶往外漾,提水提的浑身热,喝在嘴里哇哇凉。
看到这打水的场面,老职工想起了以前,“八几年的时候在孤东会战,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从远处拉水吃,想不到几十年后在国外又这样吃水了。”年青人则是打趣的说,“咱也体会一下上山下乡的滋味。”
自从用水车拉水,职工的节约用水意识空前高涨,洗澡基本取消,改为擦身子,洗脸水用后泼地,洗衣服基本单件不洗,攒够一盆再洗,不是为了省功夫,而是为了省水。
把打水的情况跟老婆说后,老婆感叹着这里条件的艰苦,还打趣说,还说让我去呢,你们这样用水,我可不敢去,怎么洗澡呀,我说,老婆放心,你是不来,你要是来了,我当然会多打水,保证老婆洗澡用水。说的老婆满心高兴。
朋友别看项目吃水费劲,可没有影响大家的施工热情,这不,百日竞赛刚刚结束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不瞒大家,咱还得奖了呢,嘿嘿,偷笑一个吧。
2012.10.15
评论